登录

课后服务 | 高新区:“三个三”,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

课后服务

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,

我市各小学结合自身实际
及上学期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,
分别制定了细致的课后服务课程,
现课后服务形式更丰富、
课程更多元、质量更优化,
课后服务参与率均有明显提升。
下面,让我们一起
来看看高新区的具体做法吧!


一、实现三个100%,确保安排部署规范化

一是需求满足100%。学期开学初,学校通过一封信、家长群等渠道进行需求摸底,确保学生个性化课后服务需求全满足。

二是场地开放100%。学校根据参与课后服务学生情况,合理分配课后时间,根据学生需求,全面开放图书室、乒乓球室、舞蹈室、体育馆、美术教室等资源设施,统筹教师资源,开设劳动、文体、艺术、科技等各类特色课程936门,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,实现“一生一课表”。

三是无缝衔接100%。各学校根据家长上下班时间建立“弹性入学+弹性离校”、“错时错峰离校”机制,21所学校为中午接送困难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,合理分配课后时间,灵活组合作业辅导、社团活动、微主题活动、家校沟通“四时段”,完善服务链条。二、搭建三个平台,确保课程资源专业化

一是搭建校外平台。发掘学校周边社会资源,利用中医药博物馆、潍坊市科技馆、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等7处场所,设立校外实践活动基地,构建专家智库+资源智库。

二是搭建校内平台。各学校结合实际,在“1+X”模式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特色化课程模式,打造学校课后服务品牌,如东风学校的“三源模式”课程体系、清平小学的“IEH课后服务模式”等,切实为学生搭建全面成长平台,做到以生为本,减负增效,特色发展。

三是搭建内外交流平台。对接各类专家资源,引入专家团队、社会公益团体、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等9支团队,建立长期合作机制。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,邀请有特长的家长、民间艺人、非遗传承人等进课堂,为资源紧张的学校提供课程支持。

三、完善三项机制,确保保障服务个性化

一是清单管理机制。教育分局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清单,明确时间节点,细化工作流程。学校梳理“底线+风险”两张清单,制定隐患台账及应对措施,做好风险防范。

二是多方联动机制。与公安、卫健等多部门联动,明确职责分工,建立“护学岗”,加强重点区域、重点环节日常管理。

三是分级包靠机制。建立“区级-校级-年级”三级网格包靠制度,明确包靠人及工作职责,网格化管理,定期检查,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。

学 校


高新区汶泉学校

高新区汶泉学校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课后服务团队,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教师全员参与,学生参与率增至99.1%。

一、两个团队协同推进提品质

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聚焦“三个突出”,抓好课程建设、师资配备和评价驱动;学生发展中心强化组织保障、安全保障、宣传保障“三项保障”,让服务效益明显上升。

二、三个阵地相互补充增效力

一是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。学校精心打造优质服务团队,构建科学课程体系,凸显学校课后育人主阵地地位。

二是创建特长家长链接,收集有专业特长的50名学生家长信息,对其进行归类整理,按需参与课后服务;创建社会志愿者链接,现已招募社会各行各业志愿者和高校专业学生30余人。

三是整合周边社会优质资源,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开展社会服务、进行生活体验等,利用就近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校外实践活动,拓展课程资源,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。

三、精心打造“1+L+N”课程体系

1是自主课程。对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辅导答疑,在第一时间段完成课后作业;L是劳动课程,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,每周安排一节劳动实践课程,让学生置身田园生活情景之中,厚植劳动情怀、提升劳动技能;N是丰富多样的素质教育拓展课程。学校共开展20多门课程,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。

四、“选课走班制”拓宽知识层面

结合学生年龄特点、课程内容及目标任务等多个方面,分层级推送自选课程菜单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自主点单,进行跨年级或班级走班。“选课走班制”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,切实让课后服务温暖到每一位学生。 

高新区大观学校

高新区大观学校在“双减”政策实施背景下,强化机制保障,优化工作路径,提升服务效能,目前课后服务课程已惠及学生2076人,参与率达85.1%,课后时间得以充分、充实、有用、有益地利用。在近期的调查中,学校办学家长满意度达96.92% 。

一、以立体化闭环评价提升服务保障力

大观学校立足课后服务需求侧,构建三位一体闭环评价制度,即学校评价教师,教师评价学生,学生家长评价学校,让服务对象走向前台成为评价主体。学校先后制定课后服务绩效考核方案、课前点名制度、安全接送制度、授课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,让评价科学化、立体化、可视化。学校做大绩效考核“蛋糕”,拉大分配差距,通过绩效考核杠杆撬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
二、以多元化服务供给优化教育服务力

学校创新服务方式,拓展午休空间,提升午餐质量,推行“午间三部曲”,让学生快乐就餐、随心阅读和午间小憩,每天50多名教师,牺牲休息时间,确保每名学生科学合理膳食、充分放松身心,目前有1450名学生在学校享受午餐午休服务,切实解决学生午餐午休难题。学校每天确定三个上放学时间段由家长自主选择,实现了学生“弹性入学+弹性离校”。学校还推出“特别延时申请”,以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家长群体需求。学校以项目推进的方式,通过发展社会志愿者聘请第三方人员等方式,整合校内校外资源,全面打造“1+x”课后延时课程,形成6年贯通的特色课程体系,培育了22个校级品质社团课程、69个学段品牌课程的格局,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享受优质特色课程。


三、以高效化学业引导强化教育专业力

大观学校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,本学期学校以课堂和作业为抓手,全面强化教育的专业引领力。以作业研究与管理优化为切入点,制定《大观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》,明确六大作业管理制度,严格控制作业量,确保作业不出校门。课后服务时间,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,引导学生质疑,帮助学生释疑,真正做到“作业不回家”“知识盲点不累积”,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。变革课堂,提升老师“教”的艺术,激发学生“学”的兴趣,切实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

高新区东方学校精心打造四时段“课后服务包”,助力“双减”“课后服务”政策落实。目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达1319人,占比61.2%,较上学期提高10.2%。

一、作业时光:一静两“清”赋能高效

结合劳动教育,课后服务前,组织学生清理教室、打扫卫生,做到教室“清”。课后服务期间,组织学生提高效率、自主学习,力争作业“清”。充分发挥教师“全员导师”作用,相约做到学生静心、教室清净,作业“清零”的“一静两清”。

二、社团时光:多彩活动播种兴趣

学校立足家长需求和学生兴趣,开设60余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动静相宜,文武兼备。既有专业教师指导的足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跳绳等体育运动,也有美术、编程、书法、围棋、写作、机械搭建、电影欣赏等各类美育活动。以多彩课程丰富育人载体,以社团活动激趣启智。

三、微主题时光:春风化雨微而有为

学校就学生生命安全教育、行为习惯养成、心理健康调节等方面,以“我与自然”“我与自己”“我与社会”三个维度创设微主题时光课程。利用课后服务10分钟微课程,积极开展安全、心理健康、师生关系调适等各类交流活动,以期达到“敬畏自然”“身心和谐”“明德知礼”的良好育人目的

四、交流时光:家校携手协力前行

家校合作,贵在沟通。每天班主任或托管教师,利用家长课后服务后接孩子的时间,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,家长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表现,以便梳理出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解决。就家长反映的学生个性问题,老师帮助家长为学生成长成才寻求“私人订制”之路。

潍   全面、高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,一直是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点,现已实现全覆盖、常态化。新学期开学后,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数约占学生总数的98%,约96%的教师投入到课后服务中。

一、规范服务时间

学校持续落实“5+2”模式,并在此基础上实行“弹性入学+弹性离校”制度,由家长结合实际情况自愿选择。对申请提前到校的,学校设置早读课程,“向前”做好早托服务;对延迟离校的学生,“向后”落实延时托管服务。

二、规范服务模式

学校立足实际,提供课后“四时段”精准服务。第一时段“自主学习”,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,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,确保小学生作业不出校园;第二时段“自主社团”,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社团,满足学生多种需求;第三时段“主题班会”, 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,开展防溺水、防欺凌、法治教育等教育活动;第四时段“家校交流”,密切关注家校关系,利用家长接送时间,有计划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,增强育人合力。

三、升级服务质量

在继续开设民乐、剪纸、四通拳、古琴、快板、烙画、创新等60多个特色艺术课程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学校功能场馆,开放心理咨询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、活动室等各类资源设施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、艺术、劳动、阅读、科普等活动,丰富美育活动,补足劳动教育,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。

四、升级服务保障

为切实减轻教师负担,学校建立课后服务激励办法,统筹“弹性上下班”和教育教学活动。建立教师谈心谈话制度,及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,加强心理疏导,帮助教师解决切身困难,消除后顾之忧。

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

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改变思维方式,拓宽资源渠道,创新开展“5+2”课后服务。本学期,小学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4.02%,中学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2.6%。

一、建设“快乐为源”社团活动,创新开展课后服务

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“快乐为源”社团活动,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条件下社团课程开设的新路径,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。本学期共开设社团课程21门,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设的有10个,同时继续保留线下优秀的传统社团课程。形式多样的社团课程,丰富的活动学习项目,让学生的课后服务充满趣味。

二、创设“校园NO.1”特色活动,丰富课后服务内容

学校通过创设并实施校园NO.1项目,探究正向评价模式,打造“正向德育”品牌,破除了长期以来用分数、等级为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,促进了学生全面、和谐发展。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练习校园NO.1项目并对已有项目纪录或新项目发起挑战,不断创造新的挑战纪录。截止目前,学校学生已先后完成了40多个项目的挑战,参与率达到了90%以上,共创造了112项山东赛区纪录和26项全国纪录,平均7个同学当中就至少有一项山东赛区及以上纪录。

三、开展“阳光午餐”服务,完善服务链条

全面开展“阳光午餐”服务,为220多位有需求的小学生提供午餐、午休服务,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,保障学生午餐放心、安全营养。学校还为在校就餐的学生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宿舍,专门安排教师在午休时间进行管理,确保学生睡眠质量和安全。


来源:潍坊教育发布